桃園、中壢、台北|專業植牙、全口重建,重塑自然美牙!

最新資訊

2025/03/24
最新資訊

鎮靜舒眠於牙科手術的應用

鎮靜舒眠於牙科手術的應用

|作者|梁嘉元
看牙其實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很害怕的,但有些人可能是到驚恐的地步,只要一坐上牙科治療椅,就會莫名發抖和流眼淚,坐者甚至可以看過滿身刺青的贆頭大和,一進診間就冒冷汗,問她難道刺青不會痛嗎?他居然說他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看牙,這是所謂的牙科恐懼症,(dental fear)。
牙科恐懼症或牙科恐懼症是對牙科環境中的一種或多種特定威脅性刺激的正常情緒反應。[1] [2]然而,牙科焦慮症表明一種擔心會發生與牙科治療有關的可怕事情的狀態,並且通常伴隨著失控感。[1]同樣,牙科恐懼症是指一種嚴重的牙科焦慮症,其特徵是對清晰可辨的情況或物體(例如鑽孔、局部麻醉注射)或一般牙科環境有明顯且持續的焦慮。[1]「牙科恐懼與焦慮」(DFA)一詞通常用於指兒童、青少年和成人與牙科治療相關的強烈負面情緒,無論是否符合牙科恐懼症的診斷標準。牙科恐懼症可能包括對牙科手術、牙科環境或環境的恐懼、對牙科器械的恐懼或對牙醫本人的恐懼。[4]患有牙科恐懼症的人經常迴避牙醫並忽視口腔健康,這可能會導致痛苦的牙齒問題,並最終被迫去看牙醫。這次任命的緊急性質可能會加劇恐懼症。這種現像也可以稱為牙科恐懼循環。[3]牙科焦慮通常始於童年。[1]這可能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壓力並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4]對於怕看牙的病患,現今多了一個可降低害怕的輔助治療“舒眠鎮靜”,在牙科的舒眠鎮靜通常是讓病患處在一個半夢半醒之間,即可有舒眠降低害怕效果,也可讓牙科醫師順利處理口腔治療,術後病患也通常會忘了剛剛的牙科處置。
    目前牙科鎮靜麻醉用藥中,常被使用的藥物包含了:midazolam、dexmedetomidine和propofol[5],Propofol是俗稱的牛奶針,因為其短效性在牙科鎮靜麻醉受到青睞,propofol來得快,去得也快,起始作用只要10-30秒,維持時間約3-10分鐘,關掉藥物後幾分鐘病患即可醒來,臨床使用上搭配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標靶控制輸液內建的輸藥程式,使用電腦控制的藥物輸注幫浦,設定靜脈麻醉藥物於血中或腦中的濃度,精準的控制可以對麻醉深度有靈敏的即時調控。以常見的臨床使用狀況為例,藥物起始後幾分鐘內病患即可達到理想麻醉深度,上局部麻藥前將劑量調高,可以降低病思對疼痛的反應,治療中可將劑量調低,病患對於醫師的指令(如張門、閉口等等)反應良好,也能減少嗆到的機率,最後縫合時可調降劑量,手術結束前一分鐘停藥,病患於術後快速甦醒。
    牙科舒眠鎮靜麻醉術前注意事項與全身麻醉同,病人需禁食6-8小時,若有需要服用的藥物,常見如血壓藥,禁食期間使用少量的水吃藥是被允許的,術前的評估也極其重要,不同的病患接受麻醉的風險….
    在牙科因為我們舒眠的程度屬於輕中度麻醉在半夢半醒之間,所以術前評估惠嘉術病患看牙的焦慮指數,這會影響舒眠鎮靜給予藥物的劑量,一般在牙科舒眠鎮靜時,最上發生的狀況是血壓升高與血氧量降低,這時最考驗牙科醫師與麻醉醫師之間的默契,可能是口內麻醉藥退了,病患因為疼痛而導致血壓升高,此時必須適時增加口內麻醉或通過靜脈鎮靜給予止痛藥,若不是疼痛導致,麻醉醫師也會給予降血壓藥,至於血氧降低,通常是鎮靜麻醉劑量太高,這時最好停止口內任何治療、降低麻醉量,並適時地叫醒病患或抬顎動作,讓病患呼吸到順暢。
    一般舒眠鎮靜術後滿意度都極高,除了可以大幅度降低病患對於牙科治療的恐懼感與害怕,醒來之後也常會忘記治療過程,進而提升治療期間滿意度,也大大提升接受下一次治療的意願。
    舒眠鎮靜在牙科應用上,舉凡:兒童牙科、牙周病治療、口腔外科…等,甚至簡單洗牙也可以配合協同,但其也有潛在的風險,所以如果要接受牙科舒眠鎮靜,最好有良好的舒眠鎮靜團隊,包含合格的牙科醫師與麻醉醫師,還有鎮靜相關藥物與設備。


1.    Seligman LD, Hovey JD, Chacon K, Ollendick TH (July 2017). "Dental anxiety: An understudied problem in youth".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55: 25–40. doi:10.1016/j.cpr.2017.04.004. PMID 28478271.
2.    ^ Anthonappa RP, Ashley PF, Bonetti DL, Lombardo G, Riley P (2017).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managing dental anxiety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doi:10.1002/14651858.CD012676.
3.    ^ Jump up to:a b c d e Moore R (1991). The Phenomenon of Dental Fear - Studies in Clinical Diagnosis, 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 (Ph.D. thesis). Fællestrykeriet, Aarhus University; Aarhus Denmark. doi:10.13140/rg.2.1.3647.5363/1.
4.    ^ Jump up to:a b c d e f g Armfield JM, Heaton LJ (December 2013). "Management of fear and anxiety in the dental clinic: a review".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58 (4): 390–407, quiz 531. doi:10.1111/adj.12118. PMID 24320894.
5.    Corcucra-Flores,J.R.,Silvestre-Rangil,J.,Cutando-Soriano,A.,Lopez-Jimencz,J.Currentmethods of sedation in denta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 2016:21:e579-586.
6.    https://www.mohw.gov.tw/cp-2626-19257-1.hml衛生福利部-食品樂物管理署
7.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撰文